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十四五”时期,我国特高压工程建设加速推进,一张覆盖东西南北的超级电网加快成型,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输变电工程,特高压线路总长度突破5万公里,可绕赤道一圈,电线电缆作为核心支撑力量,在提升能源跨省跨区输送能力、夯实能源安全基础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秒钟,“西电东送”输送的电量达2.9万度;一年总送电量超9200亿度,能满足全国超半数家庭用电需求。这组数据的背后,是特高压线缆在超远距离、超大容量电力传输中发挥的“硬核”作用。“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打造清洁能源基地,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率和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五年间,我国开工建设19条特高压工程,占总数近一半,跨省跨区输送总电量超8.8万亿度。这一过程中,线缆行业通过技术革新与产能提升,成为支撑特高压工程建设的“隐形脊梁”。
特高压线缆的研发与制造,是集材料科学、电力电子、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以白鹤滩水电站为例,奔涌的浪花转化为电能后,需通过特高压“空中走廊”在7毫秒内将1600万千瓦清洁电流直抵江浙,这要求线缆具备超高压、大容量、低损耗、抗环境干扰等特性。在海拔4750米的雪域高原,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工程采用“八腿式”门型铁塔,其配套线缆需扛住60毫米厚覆冰的极端环境考验;在金沙江畔,柔性直流工程通过线缆的“智能方向盘”功能,让波动性极强的水电实现2000公里平稳传输。这些场景的背后,是线缆行业在绝缘材料、导体工艺、智能监测等领域的突破性创新。
“十四五”时期,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力支持建设清洁能源外送通道、完善特高压主网架,推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发展。五年间,我国特高压工程总投资超过3800亿元,特高压发展迈上快车道。线缆行业作为核心配套产业,直接受益于这一投资浪潮,±800kV超高压直流电缆等尖端产品需求激增,特高压电缆市场规模预计同比增长超15%,线缆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发展,助力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跨越。
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特高压线缆还承担着清洁能源远距离输送的“电力高速路”功能。河西走廊的风电、准噶尔盆地的太阳能、金沙江的水电,通过特高压线缆送往中东部用电需求集中地区,助力重塑中国能源版图。2024年,我国跨区特高压直流输送清洁能源电量约4200亿千瓦时,较“十三五”末增长70%,占比接近60%,这一数据的攀升,离不开线缆行业在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提升中的关键支撑。
如今,44条特高压输电线路串珠成网,这一“能源大动脉”不仅保障了每年8000万千瓦新增用电需求,更在全球率先解决了超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大电网的世界级难题。线缆行业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构建“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新格局注入不竭动能。
展望“十五五”,我国将优化能源骨干通道布局,加力建设新型能源基础设施。线缆行业需继续聚焦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核心产品迭代升级与新技术智慧赋能,进一步提升特高压输电通道的稳定性、安全性与智能化水平。在从“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跨越的历史进程中,线缆行业必将以更强劲的创新能力、更可靠的产品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撑,书写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的新时代篇章。
系统提示
暂未获得追溯平台使用权限,下载《追溯平台申请书》,填写企业信息盖章后上传,审核通过即可获得平台使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