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至8月,中国创下了一项前所未有的纪录:成为全球首个全社会用电量连续两个月突破万亿千瓦时的国家。更令人瞩目的是,即便在无需空调制冷的10月,全国用电量仍达0.77万亿千瓦时。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它相当于英国与德国全年用电量之和,更超越了东南亚11国的年度总用电量。英国《金融时报》对此评价:中国已正式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电力帝国”。

纵观全球工业发展史,英国、德国、美国、日本都曾被称为“工业巨人”,但在中国面前,它们只能望其项背。我国工业用电占比近60%,从珠三角的电子产业集群到长三角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成渝地区的电子制造到山东的装备工业,无处不在展现着中国制造的磅礴力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用电量增速领先,印证着“中国智造”正在全球舞台踏出坚定步伐。
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同样迅猛,相关用电量年增幅接近30%,彰显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产业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新能源汽车充电量激增42%,街头渐次取代燃油车的新能源车流,标志着我国绿色能源转型已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能源结构方面,中国已形成多元化的清洁能源体系,煤电装机规模超越美、英、俄三国总和、光伏装机容量占全球50%、风电新增装机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掌握全球40%的在建核电机组,这一完整的能源体系支撑我国总发电量达到美国的三倍,其中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占比已达25%。我们每消耗1度电,就有四分之一来自蓝天白云。
中国的电力建设仍在加速。仅2024年新增装机规模就已超过日本全国总量。更令人振奋的是,全球80%在建煤电项目、70%在建光伏电站、50%以上在建水电站与核电站都集中在中国。与此同时,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可控核聚变装置建设,预计2028年完成建设,2030年前后示范运行。据测算,单座聚变电站即可满足3000万人口超大型城市的用电需求。
为何中国需要如此庞大的电力体系?首先,这是抢占人工智能制高点的战略需要。AI发展离不开强大电力支撑。以ChatGPT4为例,其训练耗电相当于3万辆比亚迪电动车绕地球行驶一圈的能耗。微软CEO曾坦言,美国电力短缺已严重制约其AI算力扩张。其次,这是重构全球能源格局的关键举措。当石油与美元霸权深度捆绑,中国正通过电力革命开辟新赛道——以“电力人民币”挑战“石油美元”体系,这将对全球能源定价权产生深远影响。
纵观历史,真正的大国崛起从来不是依靠资源掠夺,而是通过为人类创造更丰富的能源供给。中国正凭借先进的储能技术、全球领先的特高压电网,将清洁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需要的地方。这不仅夯实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更在重塑全球能源新秩序。
这条以电力驱动的发展之路,正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清洁、更高效、更公平的能源未来。
系统提示
暂未获得追溯平台使用权限,下载《追溯平台申请书》,填写企业信息盖章后上传,审核通过即可获得平台使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