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健银,籍贯河南信阳,河南工学院电线电缆制造技术2003年毕业生,现任湖北易缆通模具有限公司和湖北纵缆通智能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河南信阳平桥区王岗乡的晨雾中,方健银曾是田埂上奔跑的少年,2003年7月,这个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从河南工学院(原河南机专)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毕业,没有豪言壮语,他一头扎进线缆企业的车间,命运的齿轮开始悄然转动。从2003年至2013年,方健银在线缆企业从事线缆产品研发和工艺技术,是国内最早一批研发异型拉丝工艺和成型绞线技术的技术人员,最早时异型拉丝和绞线主要应用于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间隙型导线等特种导线。十年磨一剑,凭借十年企业技术积累结合导体标准GB/T3956-2008的标准要求,2012年底,方健银设计了25-630平方的异型线绞合电缆导体结构,为了集中精力推广异型线绞合电缆导体(简称:异型导体),他同年从线缆企业总工程师岗位上离职,创立湖北易缆通模具有限公司(原武汉纵缆通模具)。公司创立初衷是推动电缆企业电力电缆产品提质降耗,并助力中国电缆导体生产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此,方健银开启了此工艺技术艰辛的推广历程。推广初期,方健银以国内大企业为主要目标,迎面而来的是连串质疑:“国外用了没?国内哪个大企业用了没?能否带我们去参观一下?”,推广半年,竟无一家企业愿意尝试。但方健银相信好工艺总会遇到“伯乐”型企业,考虑到大企业虽然影响力大,但决策重大工艺很严谨,所以决定转向中小型企业推广,在转战中小企业后,转机出现——2013年,安徽某电缆公司的铝合金电缆导体上首次应用成功;次年,河北某企业的铜电缆导体也传来捷报。2014年,这项技术正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201410338703.5)。
截止目前,由方健银带领的团队坚持推广此工艺已有十载春秋,给线缆企业提质增效注入新的活力,异型导体工艺技术也终于得到了线缆行业的普遍认可,但国网主干网工程和南网用户对此工艺生产的电力电缆产品普及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异型导体因填充系数高导致:1)导体外径偏小,外径不能满足GB/T3956-2008标准附录C2 ;2)导体偏硬,施工是对弯曲半径要求较大,否则容易产生内应力出现导体伸率现象;
为优化异型导体以上的2个突出问题,经过几代方案优化及试生产验证,2024年方健银带领团队又发明了第六代节能降耗混绞工艺(专利号ZL 2024 2 1219321.6)。
该节能降耗混绞电缆导体工艺取各工艺之所长避各工艺之所短,使电缆安全更可靠,性能更加稳定;发明的第六代节能降耗混绞电缆导体结构基于标准GB/T3956-2008的强制性要求和附录性要求及南方电网技术规范设计,该导体结构除了满足标准最小根数和电气性能外,导体外径完全符合国家标准GB/T3956-2008附录C2最大和最小外径要求,同时对应国际标准IEC 60228:2004规范第2种导体结构也可满足,应用于各种非阻水要求的电力输电工程综合性能指标优良;
2025年2月方健银带领志同道合的股东们成立湖北纵缆通智能机电有限公司,公司顺利研发出了低偏心度绝缘高效智能挤塑机生产线、电缆导体去毛刺机和异型导体电阻稳定器;1.挤塑机生产线解决了线缆企业满足不了国网和南网技术规范偏心度不好控制的难点,智能化方面手机APP和办公室可实时了解生产线运行状态,并可无纸化派发生产任务指令;配备手动、触摸屏、悬壁式三种操作系统供不同年龄和不同操作习惯师傅操机;2.电缆导体去毛刺机解决了导体铜铝粉或毛刺现象刺入绝缘或屏蔽层造成绝缘击穿的工艺难点,每年可为企业几百万的质量损失;3.异型导体电阻稳定器解决异型导体过牵引轮后导体表面不光滑有侧棱;导体易松散,检测电阻不同方向波动值过大工艺问题;
湖北纵缆通智能机电有限公司是为解决行业痛点和响应国家智能化生产升级而创立,所研发的几款产品解决了线缆行业痛点,帮线缆企业提质增效;如今,方健银正带领团队在电缆导体工艺、工装模具及智能化挤塑机成套设备领域持续奋进。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方健银始终相信“努力是成功的阶梯、创新是成功的捷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这条充满挑战的创新之路上,方健银始终以技术为犁、以匠心为种,在电缆行业的沃土中深耕不辍。
系统提示
暂未获得追溯平台使用权限,下载《追溯平台申请书》,填写企业信息盖章后上传,审核通过即可获得平台使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