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全球首套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核心装备“海底数据舱”已于近日完工并运抵海南陵水海域,全球首个海底数据中心建成投运指日可待。
海底数据中心(UDC)是将服务器安装在密封的压力容器中,安放在海底,利用海水的流速、体量对服务器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以有效节约能源和资源。UDC系统基于海岸和海底,由岸站、海底光电复合缆、海底分电站及海底数据舱4个部分组成。
据深圳海兰云公司总经理苏洋介绍,UDC核心装备“海底数据舱”应用水深超过30米,重量达1300吨,相当于1000辆小汽车的重量,罐体直径达3.6米,与“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相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底数据舱。
海底数据中心陆地建造完工现场
作为一种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海底数据中心“海南样本”创新地将数字科技与海洋科技结合,以广阔的海洋作为自然冷源,显著降低数据中心能耗,为在海南这样的热带地区发展绿色数据中心树立了新标杆。
据了解,数据舱应用防腐蚀材料,结构设计寿命为15年,为舱内每个IT设备提供电力和网络连接,并将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系统散入海水中。数据舱中的IT设备通过海底光电复合缆与岸站联通,接入互联网,实现数据的多种应用。
另外,海底数据中心建成后,还需要长期维护,雷达监控系统、无人机等监控检测设备必不可少。
未来,基于海南示范项目落地,海底数据中心有望向珠三角、长三角、福建、山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延伸,逐步建立起以海底数据中心为核心的综合性海洋新技术产业园。此外,还可能延伸至东南亚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UDC的探索最早开始于微软在2015年启动的“纳迪克”项目。2018年8月进入第二期试验,微软在苏格兰北部海域布放了一个长12.2米、直径2.8米的数据舱,舱里装了12个机架和864个服务器。2020年9月,项目完成试验并宣布,海底数据中心故障率是陆地同等规模的云计算单元的八分之一,可靠性极高。
国内海底数据中心起步相对较晚,2020年8月,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联想、中通服、奇安信、海南移动等公司宣布在海南自贸港建设海底数据中心项目。2021年12月,全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落户海南三亚,项目总投资56亿元,计划分为三期完成100个数据舱布放和岸站建设。
2021年底以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 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鼓励探索利用河湖、海洋等优势资源,建设利用自然冷源散热的数据中心,充分发挥气候水文和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天然优势,因地制宜促进数据中心节能降耗。
此外,海南省、广东省、山东省等提出的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也都提出要促进海底数据中心研发及建设。
以海南省为例,海南岛作为热带岛屿,其区域内数据中心发展长期存在能源短缺、淡水和土地有限、高温高湿气候环境、台风高发等问题。作为自由贸易港,当地产业对数据中心的需求更是难以估量。而海底数据中心独特的价值特征将更加凸显。
“建设岸站、海底高压复合缆、海底分电站及海底数据舱。一期布放100个数据舱,并逐步建设以海底数据中心为核心的综合性海洋新技术产业园。”这是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的具体描述。
可以看到,巨大需求之下,海底数据中心将迎来发展机遇。有关机构预计,到2025年底国内海底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达到276.52亿元。
系统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