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培育发展新动能,是电力行业“出海”面临的一道严峻考题。
“2017年-2022年,我国主要电力企业境外累计投资总额为475.11亿美元,对外工程承包合同总额累计1997.7亿美元。2022年,我国对外承包电力建设工程新签订合同额327.7亿美元,对外承包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完成营业额总计216.8亿美元。”在日前召开的国际电力工程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中电联党委委员冮宇峰指出,我国主要电力企业国际业务发展和利润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复杂动荡,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中国电力企业在境外开展工程项目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挑战。如何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培育发展新动能,是电力行业“出海”面临的一道严峻考题。
国际业务呈现全新特点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理事长杨春光指出,自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电力国际工程领域的企业快速成长,在海外完成诸多精品工程,很多建设项目以优良的性价比、高效的建筑速度、过硬的工程质量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国际市场树立起中国国际电力工程的良好口碑。
近年来,国际电力工程也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所所长武芬介绍,首先是煤电项目加速退出,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以及蓄/变电站、输变电业务正成为电力领域新的增长点。2022年,太阳能和风电等新能源领域签约额合计206.7亿美元,占比高达56.7%;其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分工合作不断深化,总承包企业、设计咨询企业、设备制造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各方构建起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行业生态圈;第三,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优化配置资源,进行科学决策,提升管理运营效率;第四,境外签约项目的资金来源日益多样化,以股权投资参与境外大型电力项目一体化建设逐步成为企业出口的新趋势;第五,电网企业已初步实现全球布局,在海外稳健经营并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并带动电力技术、装备、工程和标准“走出去”。
冮宇峰指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各国逐步放开能源电力项目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将对拉动各国经济复苏和增长产生巨大作用。“我国电力工程具有成本和技术优势,将为电企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带来更多商机。”
中国标准支撑重点项目建设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目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布“零碳”或碳中和目标,力推绿色产业发展。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引领者,并在可再生能源、电力电网领域迎来国际工程建设新机遇。
“中国新能源走在世界前列,但‘中国造、全球卖’模式难以为继,急需‘全球造、卖全球’。我们有全球最全面和最好的电力供应链,但企业国际业务模式单一,没有形成产业链竞争力。”中国电建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宋东升坦言,“企业‘走出去’不能仅靠并购棕地项目扩容,这样‘走出去’的是中国资金而非电力产业,也不要老盯着几个国际大开发商,靠内卷获得合同。”
君合律师事务所海外能源与基础设施业务部合伙人周显峰提醒,当前企业海外投资建设面临多方面的变量挑战。“比如,全球经济下行导致融资和支付能力降低,违约风险增高。局部冲突导致供应链波动,带来工期延误的争议”。
“海外电力工程有利润也有风险,相当一部分风险是标准不同造成的。”华能集团国际合作部副主任王文娟指出,标准问题是中国海外电力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要依托国际项目“走出去”带动来解决,例如华能集团在巴基斯坦建设的萨希瓦尔项目就完全采用了中国标准。“‘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中国标准‘走出去’步伐加快,在电力工程、石油石化领域尤为突出。截至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中,执行中国标准的项目占比达到1/3,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技术支撑。”
转型创新是企业必然选择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蔚认为,在国际环境愈发复杂、竞争异常激烈的大背景下,国际工程建设模式创新和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集项目投资规划、建设实施以及运营维护于一体的“投建营”模式已成为国际工程建设企业的重要转型方向。
“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全力推动国际业务经营创新转型。”国家电投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副总经理杨鹏鹏表示,要积极参与所在国民生项目,紧盯可以带来中长期现金流的业务,并快速向新能源、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转型,持续推动工程服务业务向清洁能源转型。同时,重点培育新能源大客户,突破新能源示范项目,加强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等国际标准和前沿技术对标,快速提升新兴能源国际标准应用和技术服务能力。
在冮宇峰看来,中国国际电力工程要顺应绿色低碳转型趋势,在开展国际电力工程项目时,广泛使用绿色建造技术、数字建造技术和可持续施工技术。“切实提升项目管理能力,不断拓展融资渠道,降低国际电力工程成本,同时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系统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