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数字化时代,5G、云计算、大数据将“万物互联”从理想照进现实。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应用逐渐普及、工业物联网更新换代……每一天,海量的数据日夜传输、星夜飞驰,搭乘的“交通工具”就是光。作为信息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光通信产业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
7月17日,江苏省光通信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召开,会上成立了江苏省光通信产业联盟。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南京华信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当选省光通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这家为光“架桥铺路”的企业,一直致力于光通信前沿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电信运营商、电力、轨道交通等领域,为我国数字经济建设贡献了“南京力量”。
用“小直径”装下“大芯数”
当前,国内通信用光缆常用最大芯数为432芯。随着数字经济的拉动、远程算力在全球数据中心的实践落地,高带宽、低时延的光缆正逐渐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可预计的未来,光缆中的芯数将很快突破1000芯以上。
“如果把光缆比作马路,光纤就是马路上的车道,信息数据就是车道上的车。”华信藤仓总经理李威说,“目前全球的管道资源是有限的,当“车流量”越来越大,如何保证在不额外拓宽“马路”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增加“车道”,以保证大量的“车”都可以快速通行,用现有小直径管道,装下更大芯数的光纤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研发方向。”
针对上述场景,华信藤仓开发的“紧凑型的低线径高密度光缆”项目给出了有效解决方案。
“我们致力于新型材料、新工艺开发,率先设计一种微型结构光纤带,光纤带收放自如、能‘曲’能伸,空间占比高;光缆内束管子单元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盘绕,应用便捷。”李威说,“同时,通过工艺研发,将管壁做到0.1毫米,不仅占用空间小,还方便了工人徒手轻松剥离束管,使施工效率能提升15%以上。”
近日,华信藤仓的“紧凑型的低线径高密度光缆”项目已经通过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组织的产品鉴定,芯数可达3456芯,总体技术水平被认定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还新增了国内外发明专利18项,并成功在欧美等地区的众多网络运营商得到了商业运用,实现了中国技术在国际市场有力布局。
以“含绿量”增加“含金量”
在国家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下,华信藤仓将绿色生态的思路纳入光缆产品设计中。
“首先,需要在产品的设计中采用结构紧凑、光纤密度高、减少耗用的结构;其次,联合供应链合作伙伴开发出低碳排的材料;最后在生产工艺设计上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技术。”华信藤仓副总工程师殷鹏翔说,从研发到销售全流程推广循环绿色理念,降低环境资源的浪费。
比如,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氦气辅助,中国氦气资源十分稀缺,储量仅占全球储量的2%,对外依存度高达95%左右。华信藤仓在光纤光缆的生产过程中将氦气进行回收及循环再使用,降低了对国外气源商的材料依赖避免被“卡脖子”,采用全干式产品替代常规产品提高了中国产品的高端化占比等,近年来在业内成功“出圈”。
除了在产品研发上钻研绿色制造的工艺,华信藤仓还着力建设“绿”意盎然的“绿色工厂”。早在2018年华信藤仓就明确了绿色制造的目标并在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今年,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全省的“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省工信厅牵头下成立了光通信产业联盟,华信藤仓依据绿色环保的制造理念、优良的发展成效当选为首届副理事长单位,真正成为以“含绿量”增加“含金量”的典型案例。
以“智造”推动“制造”
“准确地说,华信藤仓的绿色发展,除了发力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技术外,也离不开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推动。”李威说。历年来,公司在数字化建设方面,陆续获得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江苏省工业信息安全防护3星级企业、苏商高质量发展500强、苏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案例企业等奖项,目前正在致力于建设“5G工厂”。
走进华信藤仓的自动化生产车间,全部设备正在开足马力全负荷生产。在这里,2米多高的光棒无需人工干预就可以做成头发丝般纤细的光纤,偌大的工厂里,工人数量寥寥无几。华信藤仓光纤部课长柳佳介绍说,“目前量产的设备为企业拥有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设备,能全自动化高速进行生产,达到了业内先进水平”。
“以往很多企业会感觉上涨的人工成本加大了留住人才的难度,而华信藤仓则将南京的优质人才转变为数字化的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抵消了人才使用成本差异。”华信藤仓科技管理部丁万霞说,“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指导和服务下,我们成为了政策的首批受益者,然后通过经开区科技人才局、经发局等部门的传、帮、带,将华信藤仓的智能制造经验推广到区内其他企业,帮更多的企业能够以‘智造’赋能、让‘制造’提效。”
系统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