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公布投产不到三年的成绩单:入选中国品牌500强、贵州制造业民营企业10强,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贵州省工业龙头企业、贵州省优秀企业等80余项称号,知识产权及专利达142项。
作为贵阳贵安民营电子信息制造业十强之一,中安科技取得如此成绩,与公司的工匠精神、科技赋能、精准引才“三大法宝”密不可分。
弘扬工匠精神
“以百分百的细致 创百分百的优良”“执工匠精神之心 筑中安工匠之家”“天天钻研创新就能孕育真正的创造和成功”……走进中安科技生产研发基地,整洁明亮的生产车间,一幅幅红白相间的宣传语格外引人注目。
“这些宣传语时刻提醒我们每一位职工,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好每一件产品。”中安科技拉丝组组长胡琨阳说,有一次,为了短时间内熟悉新机器,他和同事加班加点进行调试和操作,分析每个制作步骤,不断优化拉丝过程,使产品的性能超过国家标准并降低了成本。另外,他还有个习惯,每天上班前会检查每台生产设备,根据订单情况随时进行生产调度等。
有着贵阳市“筑城工匠”称号的吕永彬,主要负责电线电缆生产工艺制作和新产品研发。作为一名技术型工作者,他经常到车间指导生产工人,教导他们认识生产过程、熟悉工艺和进行技术创新。近年来,吕永彬和同事一起,编制和改进了许多新工艺,有时研发过程不下10多次。他们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线和新能源光伏,为公司在新能源行业中提供了生产标准;申请了28项专利和发明,这些专利为提升公司产品的安全性能和市场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正因有了一个个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员工,中安科技在短短三年内拥有主营产品35kV及以下中高压电力电缆、低压电缆、控制电缆、架空绝缘电缆、光伏电缆、新能源汽车高压线等约3000种、6万余个规格,并通过CCC认证、PCCC认证、德国TüV认证、欧盟CE、RoHS等多项认证,成为国家电网30kV及以下电缆供应商和国家电投贵州唯一指定供应商等。
如今,中安科技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市政、电力、钢铁、水利、石油、建筑、化工、高铁、航空航天等领域,并出口圭亚那、多米尼加、刚果、缅甸、越南等30余个国家及地区。
强化科技赋能
中安科技深知,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该公司的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不断让产品实现突破。
“公司现拥有的知识产权及专利100多项,这和企业170多人组成的科研团队密不可分。”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厂长王传福说,厚植人才沃土,聚合发展动能,就是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王传福介绍,中安电缆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解决电缆领域的难题,并通过研发创新克服各种技术难题,提高了电缆的性能和质量。
在研发团队创立之初,研发面临诸多问题,如电线电缆防火性能差、材料不环保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发团队夜以继日地研究和试验,历经一年多时间最终研发出一种陶瓷防火电线。其采用了新型的材料和技术,具有防水防火、节能环保、质保120年等亮点。与普通电线相比,当发生短路时,陶瓷防火材料会形成保护层包裹在电线上,能坚持在7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燃烧90分钟不间断供电,为用电安全提供了更高级别的保障。
“这项技术是中安科技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全国独家发明专利产品。成功应用后,不仅为电缆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社会的安全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王传福说。
在中压防火电缆项目中,现有的中压防火电缆防火效果差,不能对电缆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为此,科研团队通过对特殊的耐火结构设计,充分保证其耐火性能及修复性能,为电缆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此外,中安科技还通过与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不断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团队自身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公司举全力为研发团队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和条件,使团队能够安心搞研发,攻坚克难,在产品研发中不断创新、创造奇迹。未来两年,公司力争知识产权和专利超过150项。” 王传福说。
坚持“人才兴企”
今年,在“强省会”行动的带动下,中安科技着力打造企业高素质人才梯队,积极推进“人才兴企”战略,引进了6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断加大招引力度,充实生产、销售力量。
为留住人才,中安科技除了提高薪酬待遇外,还提供人才公寓、员工宿舍、员工食堂、健身房、书吧、篮球场等配套设施,让来自各方的人才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王传福说,中安科技将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紧跟国家发展政策及行业市场趋势,坚持强链、补链,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线和检测设备,继续加大人才招引力度,重点在光伏、新能源汽车高压线、爆破控制线等领域深耕,持续扩大新能源产业规模。在广西、云南、四川等省份开设办事处的基础上,在省外拓展成立更多办事处和自营店,开辟新赛道。
今年前9月,该公司实现营收15.97亿元,缴纳税收2263万元。“今后的中安科技,将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持续开拓海外业务,提升‘中安电缆’品牌国际市场占有率,力争每年产值超百亿元,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为贵州‘强工业’助力。” 王传福说。
系统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