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线缆网欢迎您!

免费注册

中国加强对铜的控制,铜是世界能源转型的关键

中国正处于铜产业的高速扩张之中,这正在重塑这种世界能源转型必不可少的金属的全球流动。

这个亚洲国家对锂、钴和镍等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的其他绿色金属供应的控制,已经促使忧心忡忡的西方政府鼓励建立独立的供应链。与此同时,在新冶炼厂建设激增之后,中国精炼铜产量及其在全球产量中所占份额今年将创下纪录。

产能的快速增长给这个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20年来,这个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买家愿意付多少钱驱动的。该国仍将进口越来越多的铜,但更多的是作为矿石而不是精炼金属进口。

铜被认为是脱碳时代最重要的商品,因为它被用于从电动汽车到风力涡轮机和大规模扩张的电网的各个领域。2023年,中国对绿色技术的旺盛需求,将成为陷入困境的世界金属市场的一个亮点。

研究机构CRU Group首席分析师克雷格•朗表示:“与所有国家一样,中国看到了对铜的战略需求——尤其是现在绿色能源应用的增长——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希望确保铜的自给自足。”据CRU称,今年中国精炼铜产量将占全球总产量的45%左右。

冶炼厂建设将成为本周数百名铜业高管前往中国大宗商品中心上海参加亚洲铜周(Asia Copper week)的一个重要话题。矿商和冶炼厂将就关键的年度矿石供应合同进行谈判,与会者将了解中国需求的最新情况。

尽管疫情和中国房地产危机造成了经济损失,但2023年中国的金属消费相对强劲。这可能帮助铜价避免了市场进一步下滑,目前铜价仅略低于去年同期。

CRU预计今年中国的铜需求将增长5%,而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将铜列为明年最受青睐的大宗商品之一,理由是“强劲的绿色需求环境”——尤其是在这个亚洲大国。

BMO Capital Markets Ltd.负责大宗商品研究的董事总经理汉密尔顿(Colin Hamilton)在上海会议前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预计,中国投资者不会像两个月前担心的那样谨慎。”

同样的道路

冶炼产能的扩张与中国其他金属行业的历史相呼应。例如,在2006年之前,该国一直是钢铁的净进口国。但一波新增产能最终导致大量出口——损害了国际钢铁制造商,加剧了特朗普上台前的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国际铜研究集团(International copper Study Group)经济学主管里索帕特隆(Carlos Risopatron)说,到2027年,中国的铜冶炼产能将再增加45%,占同期全球预计新增产能的61%。

西蒙•亨特(Simon Hunt)在铜行业工作了50年,现在经营着自己的咨询公司。他估计,随着铜产量的激增,到2025年或2026年,中国可能成为铜净出口国。这不是一个共识,但出口的可行性是业内讨论的一个话题。

Hunt称,无论如何,中国铜冶炼厂未来几年都可能给全球同行带来压力,因它们"付出更多"以获得所需原料。结果可能是关闭世界其它地区较老的冶炼厂。

净进口国

目前,铜冶炼产能的迅速扩张正引发一场争夺铜精矿的竞赛,以满足冶炼厂的需求。在原材料市场趋紧的背景下,本周将举行年度合同谈判。

当精矿稀缺时,矿商向冶炼厂支付处理矿石的费用。根据上海金属市场(Shanghai Metals Market)的估计,这种动态可能会反映在明年的费用从每吨88美元降至每吨84美元上。

“全球铜精矿供应将在上半年处于宽松状态,然后在下半年转为短缺,”我的钢铁分析师孟Wenwen表示。他也预计佣金会下降。

与此同时,冶炼量的增加正在降低中国对进口铜金属的依赖,导致人们预计精炼铜将供应过剩,而全球基准铜价格由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决定。

这让智利等中国的传统供应商感到头疼,并迫使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商Codelco大幅削减了向中国买家收取的年度溢价。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正在建设新冶炼厂的国家。印度、印尼和非洲的铜带也在增加产能。中国也在考虑出于环境原因限制冶炼厂的扩张,尽管限制措施不太可能马上出台。

需求前景

上海铜价上涨之际,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剧,主要经济体仍面临衰退风险,投资者不确定美联储(fed)是否已经结束加息。

周一,铜价从两周多以来的最低收盘点位小幅上涨,截至上午10点28分,交易价为每吨8053美元。上海的时间。今年以来下跌了约3.8%。

尽管铜分析师普遍预计,明年中国铜需求增速将略有放缓,但随着中国政府继续提振经济,中国的铜需求增速仍有可能超过全球其他地区。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分析师姚文宇(Wenyu Yao)表示,一个稳定的中国明年应该会“给大宗商品消费和价格带来一些支持”。

“风险是存在的,比如金属产量上升,但需求担忧将更多地集中在世界其他地区,”上海永钢资源有限公司交易主管姜航说。“对中国来说,没有太多的担忧。”

【免责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线缆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线缆网”!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线缆网)”的作品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400-107-5009。
- 分享 -
点赞

系统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