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线缆网欢迎您!

免费注册

广州南洋电缆:产业一线“竞技”忙

临近春节,凛冽的冷空气终于南下,让习惯了暖阳相伴的花城广州骤然进入今冬“最低温”。伴着冷冷雨丝,记者来到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探访新年以来广州产业一线的最新动态。

小如轮胎,大如桥洞——走进广州南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只见大大小小、规格不一的电缆卷轴堆满了偌大的厂区货场,显得人都“矮小”了许多。

“这些电缆不怕雨淋吗?”望着一卷卷电缆,记者不禁好奇。

“合格电缆的护套层是可以抵抗外界各类腐蚀的,也包括雨雪天气的考验。”南洋电缆研发中心副主任李楷东随意捏起身边的一根电缆,十分自信地说。

耐腐蚀,抗老化,耐高、低温,耐高压,防火……作为国民经济的“神经”和“血管”,我国电线电缆制造业经历了不断地转型升级,目前年产值规模超万亿元,是仅次于汽车制造业的第二大行业,线缆行业规模、线缆产销量均为全球第一。而扎根线缆行业25年的李楷东,不止见证了产业蓬勃,也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推动技术革新、产品迭代的“创造者”。

“其实很多设备技术上的革新,都来源于基层生产员工的操作经验和提议。”李楷东说,“怎么提升质量、怎么节省时间、怎么降低能耗……”在不断发问与论证中,一个小小环节的改进就推动了整个生产过程的升级。

10年前,将电缆绝缘层偏心度控制在≤5%,还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最好的行业技术只能做到≤6%,而国家标准是≤15%。凭着一腔热忱和韧劲,李楷东决心解决这项行业难题,从绞线、交联工序到模具材质、尺寸的优化,从调整生产工艺到改造关键技术,一次次攻坚克难后,他研发的样品送检全部合格,达到偏心度≤4%——这意味着使用寿命更长、安全稳定性更高的电缆质量。这项至今仍属行业领先的技术为企业带来了上亿元的产值增量。

而一旦攀登技改的“高峰”,课题将是一座又一座——通过挤塑生产工艺的改进,李楷东推进解决了绝缘层与护套层粘连问题,将两道关键工序“合二为一”有效提升了产能;利用先进技术,他解决了风力发电电缆在生产过程中铝塑复合带纵包容易出现起包、开裂的质量问题,让“广东造”电缆出口希腊风力发电……

一位工匠的不懈努力,影响带动着身边更多技能人才的成长。

2023年初,广东率先推动“新八级工”制度落地,22家企业的142人获评广东首批特级技师,其中就有李楷东,他也是唯一一位来自工业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更多“后来者”,带出一支知识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成为他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2023年一年,我们公司就新增加了6位高级技师、30位技师、80位高级工。”李楷东开心地告诉记者,“新八级工”制度落地后,技能人才发展晋升的“天花板”打破了,同时企业可以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这让大家干劲儿更足、更有奔头,而他最大的感触是,人才培育的成本降低了、灵活性大大增加了。

哪个工序不忙了,就可以很快组织几小时、一两天的职业技能培训,而不用请假跑去外地培训;行业专家来公司考察,也可以随时拉上几个人,走到设备前交流一下经验和心得。如今,“见缝插针”的传经验、带队伍就是李楷东的“日常”。

“广东是制造业当家,技术工人很有前途。”李楷东充满信心地说,“新八级工”政策落地企业,就是要让技能人才得到肯定、得到提升,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留在制造业钻研技术。

目前,广东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93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57万人,占比34%。如李楷东一样,他们奋战在各行各业的生产一线,以攻克技术难题为己任,为“传帮带”更多新人而自豪。他们是支撑起广东制造、广东创造的中坚力量。

“我正在参与研发有信息传输、风险感知功能的‘智能型电缆’,2024年,希望这个新产品能实现批量量产并投入市场,也希望我能考取高级技师!”姚洪清是南洋电缆中低压生产部的一名技师,他诉说新年计划时的笑容,如同冬日里的一抹暖阳,充满了新的希望。

【免责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线缆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线缆网”!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线缆网)”的作品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400-107-5009。
- 分享 -
点赞

系统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