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在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2025)上披露,截至4月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达4351万千瓦,新增装机与累计装机容量已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总量的50%以上。
潘慧敏介绍,我国海上风电技术装备实现多项突破:国产26兆瓦海上风电机型已下线,海底柔性直流输电与深远海升压站技术效率持续提升,一批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已建成投运。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广东省海上风电装机规模突破1250万千瓦。其中,阳江市已建成装机容量600万千瓦,居全国第二。近年来,阳江市构建起覆盖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维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并着力打造“风、光、储、蓄、氢、装”协同发展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我国海上风电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典型样本。
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依据广东省海上风电项目远期规划,2030年阳江市将建成4000万千瓦装机规模的海上风电,上网电量将超过1000亿千瓦时,按照2024广东省用电量9000多亿千瓦时估算,相当于广东省用电量的九分之一,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00万吨,具有显著的绿色环保效益。”
针对海上风电行业走向,潘慧敏指出,我国海上风电已进入市场化竞速期,未来将呈现深远海化开发加速、技术持续升级、多产业融合发展三大趋势。她强调,面对建设条件复杂化、技术难度提升等挑战,需以“四个坚持”开拓发展空间:一是聚焦深远海新型漂浮式基础研发制造、加强柔性直流、低频交流等技术研发应用,推动全生命周期成本下降;二是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优化政策激励与营商环境,释放产业活力;三是探索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等业态的空间集约利用,提升海洋经济综合价值;四是强化沿海省份经验共享,深化国际技术交流,发挥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系统提示
暂未获得追溯平台使用权限,下载《追溯平台申请书》,填写企业信息盖章后上传,审核通过即可获得平台使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