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市场迎来两只“重生”的股票。
据深圳市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最新公告,公司股票交易自2025年7月8日开市起停牌一天,并于2025年7月9日开市起复牌。公司股票自7月9日开市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证券简称由“ST特信”变更为“特发信息”;股票代码不变,仍为“000070”,股票交易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为10%。
与此同时,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新公告也显示,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8日开市起停牌一天,并于2025年7月9日开市起复牌。公司股票自7月9日开市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由“ST中利”变更为“中利集团”,股票代码仍为“002309”,股票交易日的涨跌幅限制由5%变为10%。
“摘帽”开启新征程
贴上“ST”标签,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近些年,特发信息、中利集团直面挑战,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全方位推进革新。
推进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是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发信息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强化决策、执行与监督各环节的协同联动,开展ISO37301国际合规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工作,推动合规与风控工作向规范化、专业化迈进。
特发信息坚持系统性推进内部管理改革,优化业务体系流程,在困境中仍保持行业地位和生产经营稳定,市场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公开招标信息显示,特发信息于2025年中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多个集采项目,充分彰显企业韧性。
在切实的努力之下,企业改革成果逐步显现,经营质量显著提升。据2024年年报数据,企业核心主业线缆业务连续5年增长,2024年在行业承压的背景下,线缆业务逆势增长6.25%,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从现金流管理的角度来看,2022年—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连续三年增长,2024年更是创下新高,达3.73亿元,展现出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水平。
中利集团的调整工作也有一定成果。公司2024年财报显示,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公司顺利完成重整工作,妥善化解了债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以及历史遗留问题,优化了资产负债结构,引入实力雄厚且有资源背景的重整投资人,注入增量资金并获得综合赋能。公司的基本面得以根本性改善,生产经营将逐步回归正常轨道并得以持续发展。
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同样是企业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的直观体现。
特发信息研发投入从2022年到2024年3年内累计投入9.53亿元,即使在“ST”期间也不曾减少。得益于此,企业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构建创新生态,截至2024年底,特发信息拥有有效专利超600项,其中发明专利近200项。由其牵头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温区MEMS光纤多物理量敏感元件及传感器”项目入选2024年度深圳市国资委“十大原创技术攻关”清单,彰显了企业的科研实力。
在线缆领域,中利集团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CNAS认可实验室、江苏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特种电缆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同时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桥梁的产学研联合创新体系和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通过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公司在特种电缆及高分子材料领域进行产业化研发,持续推进研发升级。
此外,中利集团线缆相关资质认证基本覆盖行业主流机构资质认证,包括CRCC认证、UL认证、VDE认证、TUV认证、DEKRA+CQC联合认证等;线缆研发与检测中心已获得CNAS认可实验室资质。
撤销“ST”并非终点,而是开启新征程的起点。褪去“ST”的标签,特发信息及中利集团多年积淀的研发实力与业务布局将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潜力。
据了解,特发信息正坚定不移地践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综合提供商”的战略定位,围绕“信息赋能,数字未来”使命,通过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和管理优化等核心举措,加速步入数字化转型之路。
中利集团也将在“一体两翼”(光伏+线缆)的业务体系架构下,继续提升其在行业内的品牌影响力。
系统提示
暂未获得追溯平台使用权限,下载《追溯平台申请书》,填写企业信息盖章后上传,审核通过即可获得平台使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