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线缆网欢迎您!

免费注册

智利铜价飙涨300%,中国买家集体说“不”!上海铜业会议上的定价权博弈

全球最大铜生产商的高价策略,正遭遇中国市场最强硬的抵抗。

在上海举办的世界铜业亚洲会议上,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向中国买家提出了每吨350美元的长单升水报价,比2023年约定的89美元/吨飙升近300%,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令人惊讶的是,面对这一“要么接受,要么放弃”的最后通牒,至少三家中国大型冶炼厂表示宁愿放弃长期合同,转向现货市场采购。

一位尚未收到正式报价的买家直言:“这个价位,谁会买?” 这种强硬回应标志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铜消费国,在面对供应商价格压力时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一、全球铜市格局生变

智利国家铜业公司作为全球最大铜生产商,其报价历来被视为行业基准。但这一次,中国买家的反应出乎所有人意料。

在2025年亚洲铜周期间,Codelco提出的2026年长单溢价高达每吨350美元,远高于去年的89美元/吨。不仅如此,Codelco对欧洲客户也开出了每吨325美元的升水报价,同比上涨39%。

支撑Codelco强硬立场的是市场对明年铜供应短缺的普遍担忧。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在10月底曾触及每吨11,200美元的历史新高,目前仍在10,868美元/吨左右高位波动。

同时,美国潜在的关税政策也改变了全球铜贸易流向。交易商为应对可能出台的美国铜进口关税,正积极将铜流向美国市场,导致全球其他地区供应紧张。

二、中美市场溢价差背后的套利机制

Codelco敢于对中国买家开出高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铜货可方便地交割至美国Comex市场,而明年的Comex铜价预期比LME高出数百美元。

这意味着大型国际交易公司可以利用这种价差进行套利,但这套操作体系对中国冶炼厂来说却难度极高。

“现在卖铜到美国,吨价至少比欧洲高150美元,”智利国家铜业公司销售总监在7月财报会上直言。彭博社数据显示,7月美国鹿特丹港的现货溢价达280美元/吨,较欧洲安特卫普港高110美元。

这种溢价差使得产铜国的出口策略纷纷调整。秘鲁矿业部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秘鲁对美铜出口量占比从2022年的18%升至27%,而对欧洲出口占比从22%降至15%。

三、中国进口结构的深层变化

数据表明,中国从智利进口的精炼铜比例正持续下滑。2023年初,智利在中国铜进口中占比曾高达26%左右,而2025年一度跌破5%,近期虽回升至约10%,但仍远低于历史水平。

这一变化背后是中国采购战略的整体调整。面对高昂的长单溢价,中国买家正积极寻求多元化供应渠道,包括增加从非洲和中亚地区的进口。同时,中国也在加强国内资源开发。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中国“十四五”以来在青藏高原累计新增铜矿资源量2000余万吨,预测资源潜力达1.5亿吨,未来有望成为世界级铜资源基地。中国海关数据也显示,2025年1-2月,中国从刚果(金)进口铜精矿增速远超传统供应国,预计2025年全年对华出口量将突破80万吨。

四、高铜价对线缆行业的影响与应对

铜价持续飙升已对下游产业产生深远影响。铜材占电缆总成本的60%-80%,今年每吨铜价成本较基准水平飙升28.6%,这组数据正成为电缆企业经营最棘手的现实。

面对成本压力,电线电缆行业正从三方面构建应对体系:• 动态采购与风险管理:企业通过“期货+现货”组合采购模式,利用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锁定原材料成本。• 材料替代与技术革新:连接器行业加速推进“减铜”进程,铝代铜技术成为破局关键。特斯拉Model3和小米SU7已在高压线束中采用铝导线替代铜线。• 产业链协同与数字化转型:推动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通过长期协议、联合采购等方式提升供应链整体抗风险能力。“铝代铜在低压线束领域的优势显著:铝价仅为铜价的1/3,且中国铝储量丰富,可降低对进口铜的依赖,”深圳市连接器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李焕东表示。

五、全球铜市未来趋势与权力平衡重构

全球铜市正从“中国需求主导”演变为“资本定价+资源政治+供应链控制”的三元结构。这种结构性变化意味着传统的定价机制和供应链关系面临重构。

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的“本土采购条款”,正将铜等关键金属的供应链纳入“友岸外包”体系。从智利的ESG认证矿场,到刚果(金)的“无冲突矿产”,美国正试图构建一条“去中国化”的铜供应链。

然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铜消费国和精炼国,并未被动应对。中国控制着全球50%以上的铜冶炼产能,并正通过提高资源自主性、期货市场改革和产业链整合来增强话语权。

未来铜价走势将取决于多重因素,包括美国关税政策落地情况、供需基本面及替代材料发展等。分析师普遍认为,在供应紧张与需求增长双重驱动下,铜价中枢将长期上移。摩根大通预测,2026年初LME铜价或突破12000美元/吨。

六、结语

铜价波动仍将持续,但中国线缆行业的应对之策已经清晰:构建“期货+现货”组合采购模式,积极应用“以铝代铜”技术,并向高压电缆、特种电缆等高端领域转型,这些领域的附加值更高,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敏感度较低。

未来几年,全球铜资源争夺将日趋激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铜消费国,正在重塑供应链以掌握主动权。这场看似简单的价格博弈,背后是全球绿色能源转型背景下,对关键矿产资源控制权的长期竞争。

【免责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线缆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线缆网”!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线缆网)”的作品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400-107-5009。
- 分享 -
点赞

系统提示

暂未获得追溯平台使用权限,下载《追溯平台申请书》,填写企业信息盖章后上传,审核通过即可获得平台使用权限。

审核未通过
原因:{{fielText}}
如有疑问请联系400-107-5009
点击下载《追溯平台申请书》
点击上传(Word/PDF格式)
提交申请
审核中
请耐心等待,如有问题联系
400-107-5009
未获得权限
该子账号未获得平台使用权限
请联系企业主账号分配权限
确定